• 首 页 -> 监督工作


  • 关于玉树州文化体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7年6月23日在自治州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
    玉树州文化体育局局长  王东梅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会议安排,受州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文化体育工作开展情况,请各位领导予以审议。
            玉树州文化体育局是主管全州文化、文物、体育和新闻出版工作的州政府组成部门,内设办公室、文化体育科(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和文化产业科3个科室。下设玉树州文物管理局、玉树州文化馆、玉树州民族歌舞团、玉树州体育指导服务中心、玉树州图书馆和玉树州博物馆等六家事业单位。
    一、文化工作
            目前全州共有各级各类文化机构78个,其中:文化行政管理机构7个,事业机构70个。事业机构有: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文化站45个;文物管理机构6个;专业文艺表演团体1个;博物馆、纪念馆4个、体育机构1个。
    2016—2017年,全力推动“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的落实,把提升文化民生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以进一步贯彻落实玉树州打造“三江源文化旅游高地”为总体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前提,紧密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快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呈现出了“文化阵地多、文艺团队多、文化活动多”的可喜局面。
    (一)成功申报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今年年初,文化部正式批准在我州设立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玉树州文化建设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
    为了传承保护好千百年来滋养玉树人民的传统本土文化,维护好、发展好玉树独有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更好的打响玉树文化的知名度和品牌,2015年下半年,在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开展了大量前期准备及可行性、科学性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报请州委同意,我州正式组织申报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文化生态保护区。并以州人民政府名义向省文化厅提出申报《国家级玉树康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请示,得到省文化厅的支持和重视。并正式启动《玉树康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草案)》。2015年12月,才让太州长带领文化部门负责人亲赴文化部拜会雒树刚部长专题汇报申报工作,并当面呈送了《玉树康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草案)》。雒树刚部长和项兆伦副部长分别在《纲要(草案)》文本上作了重要批示,明确表态玉树州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要求文化部非遗司和青海省文化厅按相关程序抓紧组织申报工作,并重点给予支持。2016年6月和8月才让太州长带领州人大陈钊副主任一行又分别两次前往文化部和非遗司与相关领导会面进行沟通。马铁峰副州长在北京挂职期间和省文化厅吕霞副厅长又多次带着州文化部门相关人员前往文化部和非遗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汇报工作,听取意见。经过多方争取,2016年9月初,文化部非遗司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到我州进行专题考察调研,调研结束后,才让太州长又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参与调研的专家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对玉树建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定性、命名、文化形态、核心文化、范围界限、纲要制定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我州申报试验区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经过前期的准备,玉树已具备申报条件。大家一致建议以“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名称进行申报。2016年10月,报请省政府同意,以青海省人民政府的名义向文化部上报了《关于申报设立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函》。
    2016年12月24日,“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论证会”在北京召开,经与会专家讨论,原则予以通过;2017年1月23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同意设立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复函》批准我省设立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
    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保护范围包括整个玉树一市五县45个乡镇,以辖区内高原历史文化名镇玉树市为中心的三江源流域、草原地带为保护空间,以玉树藏族创造和秉承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内容,以代表性传承人与传承群体为保护主体。保护重点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和区域性鲜明的高原游牧文化、半农半牧文化、农耕文化、古村落建筑文化、宗教建筑文化、藏传佛教艺术、金属加工技艺、黑红陶烧制技艺、民间歌舞乐曲、民间传统节庆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以勒巴沟和嘉那嘛呢为代表的玉树石刻群、东仓大藏经及格萨尔手抄文本为代表的文献典籍;以结古寺、达那寺和白塔、藏娘佛塔、红塔为代表的宗教建筑;以岩画、古墓群为代表的文物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4月20日州委、州政府主持在康巴艺术中心隆重举行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揭牌仪式。目前,保护试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规划资金150万元,同时落实试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资金的近200多万元。   
    (二)全州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上了一个台阶。紧紧抓住国家、省、州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等惠民工程项目,全州7个图书馆、6个文化馆及45个乡镇文化站均享受565万元国家免费开放资金补助,文化场馆内部设施、设备逐步完善。一些社区和许多行政村和自然村也通过整合资源,建起了文化活动室。今年将继续加大惠民工程的实施力度,着力推进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农(牧)家书屋、寺庙书屋图书更新、送戏下乡活动及农牧民健身工程等项目,具体包括投资190万元,为全州38个行政村配备价值5万元的音响、演出服装、演出乐器、电视、影视光盘等文化器材。投资99.8万元,为全州258个农(牧)家书屋和241个寺庙书屋更新配备价值02.万元100余册图书,用于满足当地群众和寺庙僧侣阅读需求。投资63.9万元,组织各级文化馆、专业(业余)演出团队,赴全州各乡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共计演出213场,每场补助0.3万元。
    (三)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序发展。玉树州博物馆、地震遗址纪念馆、文成公主纪念馆及雪域格萨尔文化中心(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施工陆续完成,开始接待游客,同时投资近三千万元启动了可可西里展示中心、赛巴寺博物馆、东仓大藏经博物馆、民间收藏博物馆、冉举仓家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等展陈设计施工,基本形成以国有为核心、民办为骨干、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博物馆发展格局,以及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套系完整的文物藏品体系,力争实现高原“博物馆城”的目标。年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研究审议通过了州博物馆、规划馆、地震遗址纪念馆、雪域格萨尔文化中心、康巴大剧院、赛马场等七家州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历史欠帐问题,共计解决补助资金573万元,并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每年下达公益性场馆运行经费260万元,保证这些场馆的正常运营和工作开展。
    (四)持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三江之源 圣洁玉树”文化品牌,依托格萨尔说唱、玉树歌舞、康巴民俗等特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美术、音乐、舞蹈、文学、传统技艺等方面的精品创作,创编了《音画玉树》、《雪豹王子》、《嘉洛婚俗》、《赛马称王》、《爱情的证悟仓央嘉措情诗——缘起》等一系列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民族精神的高端精品剧目。玉树赛马节、格萨尔文化艺术节、三江源水文化节、漂流中国、行走中华水塔塔万人徒步赛事等文化、体育节庆品牌活动影响力逐步提升。年内启动了重点文化工程《格萨尔》史诗抢救保护五年规划(2017年至2021年)工作,旨在通过这项规模宏大、内容形式丰富、资金与人力投入较多、文化效益期望值最高的重大文化举措,打造民族传统文化的玉树名片。文博方面,2016年,玉树岩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玉树岩画的初步调查整理,新确认多处古代岩画点,出版了玉树岩画专著,在国内岩画研究中引起重视。今年由我州牵头组织邀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考古、岩画专家到青海召开大型国际岩画论坛,通过国内外学术力量助推玉树考古文化研究成果。为下一步争取申报玉树岩画、石刻艺术世界文化遗产打好了基础。
    (五)健全完善国家、省、州、(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实施国家传承人保护政策。在已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整理公布了61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已全面启动新一轮国家级、省级非遗推荐项目,争取有更多有文化遗产项目纳入国家、省级目录,投资规范了多处非遗传承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同时通过中国民协,申报了玉树藏娘唐卡之乡、书法之乡、石刻之乡、山歌之乡、卓舞之乡、赛马之乡等多处非遗特色文化品牌,藏娘唐卡之乡、书法之乡将于今年7月份有望公布。其他几处,7月中旬进行正式考察。玉树黑牦牛帐篷正式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期世界纪录。积极协调争取 “十三五”国家文化项目,玉树国家级非遗十个传承基地得到支持,总投资计划1亿多。文化丛书(民间文化丛书)的文字整理工作已全部完成,现正在进行前期核定工作。组织举办了首届玉树非遗周活动,完成全省第一份藏汉双语《非遗法》藏文版的装册。
    (六)充分依托和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促进了我州文化产业的发展。2016年内组织17家企业申报2016年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争取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上百万元。以“三江之源,圣洁玉树”为主题,以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为龙头,以项目推介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组织州内文化企业参加深圳、北京、成都、西安等重要文化旅游产品展览和文化旅游项目的推介、招商、洽谈、签约活动,挖掘玉树州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宣传了玉树,提升了玉树知名度。
    (七)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目前我州有嘉那嘛呢、贝大日如来岩画等7处国保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组织开展了玉树灾后重建后续完善项目共计十三项,投资达793万元。组织开展“十三五”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项目申报工作,全州申报项目16处,总投资1个多亿。目前项目编制前期工作正在开展。组织开展第八批国家级文保单位、第十批省级文保单位的申报工作;拟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12处,省级文保单位26处。全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共调查登记各类可移动文物5535件/套,通过普查,第一次全面掌握我州现存收藏单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本体特征、人文信息和保存情况,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了依据。
    二、体育工作
    (一)体育场馆建设情况。目前全州有州赛马场一个,全州六市县都有民族民族体育场或全民健身中心,其中玉树市在建,称多、治多、杂多三县已投入使用,囊谦、曲麻莱基本完工。2016年通过积极争取,落实了玉树市结古镇和小苏莽乡和曲麻莱县一个11人制足球场项目,项目总投资900万元,玉树市结古镇11人制足球场预计7月30日将完成建设,小苏莽11人制足球场预计9月30日完成建设。曲麻莱县2016年已建设完工。
    (二)农牧民体育健身项目工程的实施。2016年发放各类器材26套,其中玉树市4套、杂多县5套、称多县4套、治多县3套、囊谦县7套、曲麻莱3套,价值175万。2017年计划发放健身工程行政村全民健身站111个,全民健身站太阳能健身亭75个项目,社区全民健身点13个项目。
    (三)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现有漂流中国和行走中华水塔两项国际体育赛事,玉树赛马节、民间传统竞技、足球、篮球等20项省、国内赛事,各项赛事分类繁多、内容丰富。2016年起草制定了《玉树州2017年全民健身行动方案》,现已印发各市县贯彻执行。
    三、困难和问题
    几年来,虽然我州在国家和省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全州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很不适应,在思想观念、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目前全州仍有不少文化场馆存在功能发挥不全、公共文化服务缺位、不到位的现象,公共文化服务出现“失灵”各级政府应该对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予以重视和加强。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一是各县文化工作经费不足,且多数县市未列入财政预算,时有时无,远远满足不了文化工作需要。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不到位,基础工作起步晚,我州各民族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任务繁重,有的损毁严重、有的流失,许多项目的传承工作难以维系。三是正常的文化辅导、文化宣传经费不足,文化馆、图书馆和多数专业文艺队伍功能发挥不够。四是目前仍存在文物保护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文物工作成效难显等问题;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力度不够,没有相应政策支持、扶助。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编制紧缺。目前我州整个文化队伍艺术人才严重匮乏,创作、编导、管理人才、民族文化艺术人才、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面临断档。文化队伍中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技能退化,知识得不到更新。多数乡镇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安排随意性较大,文化站工作人员多数无文化专长,且兼职现象十分普遍,文化站的功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设施设备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四)城乡、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施布局缺乏前瞻性。特别是近年来我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迅猛增加,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也在增加。而现在州和各县市区所在地多数只有一个大的活动广场,过于集中,明显缺乏一些社区文化小广场的设置。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与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四个转变”,全力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要求的落实,有序推进“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实施,推动全州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各项文体工作的深入有序开展。
    (一)全力推进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今年是我州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第一年,将全面启动《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总体规划》是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一项首要任务,也是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得以有序推进的重要依据。2017年主要是完成编制协议签订和实地考察等前期工作,2018年争取完成规划文本编制并通过文化部批准。《总体规划》编制期间,按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结合玉树非遗传承保护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总体规划》打好基础。
    (二)继续抓好群众性文化(节庆)活动的开展。继续打造玉树赛马节、格萨尔文化艺术节、雪域牦牛文化旅游节、三江源水文化节、漂流中华等文化节庆品牌活动,推动优秀艺术作品的传播。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承办民间体育竞技比赛,开发赛马项目和延伸产品。研究交流方面,举办国际、国内各种形式的研讨会、交流会,积极开展“保护区”的政策研究、工作研究与学术交流。今年重点组织好玉树岩画、石刻国际学术论坛。通过国际学术力量助力玉树岩画、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唐蕃古道申遗。
    (三)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继续更新图书馆、博物馆馆藏量,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文物、标本、图书的征集、征购工作,寻求社会捐赠,充实图书馆、博物馆的藏品数;加强图书资料和文物的管理;积极继续组织开展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免费开放和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
    (四)着力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开展州发改委2016年下达13处文物修缮项目的落地与实施;确保国保单位“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及勒巴沟摩崖石刻”安全防范工程落地并完工;完成国保单位“杂涅墓群”、“玉树古墓群”保护规划的项目实施。
    (五)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贯彻落实州委文化旅游重点工作推进要求,组织唐卡、手工艺品、藏服、黑陶等文化产品参加各类国际、国内文化创意博览会,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借力展示玉树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特色文化产品,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
    (六)加大文化市场、出版物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坚持行业发展与市场规范,加大文化市场培育和监管力度。密切关注文化市场新动向,加强内容监管,强化价值导向。扎实组织开展“清源”“净网”“护苗”“秋风”“固边”等专项行动。
    (七)抓好文化精准扶贫抓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玉树地区的文化文物资源优势,吃透用好政策,做好农牧民文化体育广场项目建设申报争取工作,大力支持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传承活动,组织文化惠民演出、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贫困地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当前我州文化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在州委、州人大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加快玉树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积极为我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我州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关于自治州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7年6月23日在自治州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
    玉树州扶贫开发局局长  昂文达哇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会议安排,现在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全州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我州有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4个国家重点贫困县、玉树市、称多县2个省级重点贫困县,104个贫困村,154个非贫困村,2015年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35748户112423人,其中:贫困人口16678户59407人,低保贫困户5067户13254人,低保户14003户39762人。全州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1.5%,占全州农牧民总人口的34%。104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口53963人占全州贫困总人口的48%,154个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58460人占全州贫困总人口的52%。
    二、2016年扶贫工作回顾
    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玉树实际,探索建立了“1+5+10”的扶贫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十个一批”专项行动,实施精准扶贫“九大工程”,2016年全州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75%,共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0.15亿,实现了20个贫困村退出,1.9万贫困人、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的年度脱贫目标,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28元。全州贫困发生率降低了5.6个百分点。在省级绩效考核中取得了良好成绩,并获得了1000万元的绩效奖励资金。
    (一)落实扶贫专项投资5.47亿元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31000万元,项目扶持1582户4821人,到位资金18000万元(称多县2849万元;囊谦县508万元;杂多县395万元;治多县1645万元;曲麻莱县8016万元。追加4600万元)。已完成82.6%的工程量。
    产业扶贫项目下达资金12700万元已全面完成。项目扶持21个贫困村19898人,项目涵盖种养殖、商业租赁、流转草场等。
    互助资金项目全州已到位资金10400万元,其中:省上下达5200万元,州县财政按1;1比例投入5200万元,全州104个贫困村每村的互助资金达100万元,104个贫困村互助协会已完成注册。
    教育扶贫。雨露计划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素质工程,全面实行十五年免费义务教育,开展技能培训21次1870人;投资658万元对省外就读的640名贫困高中生进行生活和学费补助。
    产业园建设项目下达投资5300万元,已基本完成;
    旅游扶贫项目完成投资946.55万元;
    生态扶贫项目1300万元的生态公益性岗位资金全部到户;
    社会扶贫全州结对帮扶14457户,落实帮扶资金5000万元。
    (二)有效整合行业资金10.19亿元
    根据全州预退出贫困村计划,按照“补短板”的要求,州扶贫局加强与交通、水利等十个行业部门的衔接,对退出的贫困村落实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行业扶贫资金7.63亿元,主要包括:
    农村公路建设里程2560.077公里,总投资56069.52万元,受益精准扶贫村72个。
    水利项目总投资3448万元,涉及23个贫困村的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电网建设投入资金26100万元。
    危房改造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3829户,项目总投资9572.5万元,占省住建厅下达农牧区危旧房改造总任务的72.25%。
    医疗卫生投入项目资金5274.9万元,实施了高原病诊疗能力建设、基层卫生院建设、包虫病诊疗中心建设及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15个项医疗卫生能力建设项目。
    通讯网络投入1411万元,其中 :电信投资1225.42万元,完成了25个行政村光网建设和28个行政村无线信号覆盖。移动投资186万元,目前全州104个贫困村中,已实现51个行政村的网络覆盖,覆盖比例为49%。
    (三)小财政办大民生投资4.49亿
    州县本级财政专项投入扶贫资金17500万元,主要用于扶持产业、进行资产收益。以扶贫开发重点项目为平台,州县(市)整合支农资金4500万元,其中州级1665万元,市县2767万元投入到预退出贫困村,为实现精准有效脱贫提供了保障。各县市共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经费1500万元。州县投入370万元完成了州县大数据信息管理指挥中心建设。州县两级财政筹措资金21000万元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用于各类地方病的医疗普查、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工作,预防因病致贫、返贫等现象的频发。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结合玉树实际,制定了“511”工作机制,召开了金融扶贫现场观摩会。
    (四)加强市县扶贫队伍建设
    各县(市)加大了扶贫队伍建设力度,通过抽借调方式,增加了27名人员。同时各县(市)实行了“三个一”乡镇扶贫力量加强机制,在乡镇一级指定了一名分管领导、一名扶贫干事和一名扶贫信息员,加强了扶贫工作力量。
    (五)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
    健全了各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关联度强的机制,突出组合拳的特色,强化配套化措施,形成了整体性的政策框架,成为我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制定了玉树州精准扶贫“十个一批”专项行动方案,建立了形成了“日提醒、周督查、月检评、季小结、年归纳”的精准扶贫督查格局,建立了对脱贫积极性高、脱贫效果显著且长期稳定的贫困群众奖励机制,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月排名制度,建立了结对帮扶机制,实施了“百企帮百村”、“千家连万户”和社会各界帮贫助困活动。
    (六)重视攻坚责任落实
    召开州委脱贫攻坚推进大会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状》。召开州委常委会议、州政府专题会议、领导小组专题会议26次,主题研究、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双组长”责任制,形成了州县(市)乡村四级齐抓共管脱贫攻坚工作的良好格局。
    (七)加强扶贫廉政监督
    注重预防犯罪。与州检察院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在扶贫开发领域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实施意见》,并组织人员深入各县市进行了宣讲。注重监督执纪。专题召开精准扶贫廉政会议,把扶贫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落实,紧盯扶贫资金去向,防止出现“雁过拔毛”或者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贪污腐败、挤占挪用现象。
    (八)注重素质提升与政策宣传
    投资38万元举办全州精准扶贫培训班3次,深入一线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精准扶贫政策20余次。投资50余万元,在交通要道和醒目位置设立43块大型脱贫攻坚宣传牌,发布微信公众信息200余期,编制各类简报307期。
    三、2017年精准扶贫主要任务及工作进展
    今年要实现玉树市和称多县2个省级重点贫困县“摘帽”、37个贫困村退出、3.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上半年,已到位省级扶贫专项资金11.44亿元。州县两财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15亿,同比增长64%。目前,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和重点工程都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同步开展去年省级抽查验收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加大档案资料等补短板的力度,确保问题整改彻底有效。今年脱贫攻坚重点开展十五项扶贫工作。
    一是产业扶贫。实施投资3.7亿元的2017年和2018年两年共5.8万人到户产业扶持项目,分别投资1500万元、1000万元的杂多、曲麻莱两县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和1200万元的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州上已成立了玉树州精准扶贫特色产品西宁地区营销协调组,并组织企业代表完成了西宁地区的市场调研,已确定销售点。目前,各市县已完成产业扶贫方案编制,称多县计划投入5650.56万元,涉及7个乡镇43个行政村,2443户8829人受益。意愿锁定、村级审查和方案编制工作已完成,正在项目实施阶段。囊谦县计划总投资3659万元的脱贫攻坚资产收益型宾馆项目,已完成正负两层的施工。2017年到户产业项目涉及22个村6524贫困人口,落实投资4175.36万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审查论证和审批工作。 囊谦县投资1500万元的产业园建设项目,于4月15日全面复工建设,厂房及仓储梁柱基础已完成,产业孵化楼已完成两层。治多县已购置生产母羊1000多只,生产经营性经济实体正在创办当中。
    二是易地搬迁扶贫。投资5.67亿元实施4539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289户,非建档立卡户250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投资3615万元的危房就地改造项目。目前,各市县2016年项目已全面复工,2017年项目除杂多县已开工外,其它市县已完成前期地勘、测绘、设计及选址地确定等工作,正处于招投标阶段。
    三是行业扶贫。年初召开了全州行业扶贫工作推进会,与各行业部门签订了《2017年玉树州脱贫攻坚行业部门目标责任书》,目前,各行业部门的年度实施方案已完成编制,建立了联动机制。
    四是教育扶贫。实施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补助、贫困大学生资助和异地就学困难学生的资助工程。目前,曲麻莱县争取到国电集团170万元帮扶资金。曲麻莱县已招收学员312名,开设美容美发美甲、汽修、唐卡、民族服装制作、民族手工艺品(金银匠)、民族厨艺培训、婚礼主持、哲嘎、藏戏说唱、装载机,挖掘机培训、家电,藏医等专业的短期技能培训班10个。
    五是健康扶贫。认真实施医疗保险、分类诊疗和大病救助制度,并在去年健康普查的基础上,分类实施救治工作。目前,玉树市承担了590名贫困人口的就医费用。称多县48名包虫病患者经过青海红十字医院精心治疗已全部康复出院在家休养。杂多县与省人民医院签订《包虫病精准扶贫协议》,已对146名包虫病患者进行了手术;在北京《求实》杂志社的帮助下,积极争取到了270万的乙肝疫苗及冷链设备;结合省州相关政策向全县12各贫困村发放了45万元的藏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治多县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组织实施贫困家庭重症病患者免费诊疗和残疾青少年诊疗救助工程,县政府已经与省红十字医院和省第四医院正式签订了重大疾病和地方病治疗及健康扶贫协议,待虫草采挖工作结束后,组织第一批贫困家庭重症病患者和残疾青少年到两家医院进行诊疗。曲麻莱县争取到国电集团180万元帮扶资金。
    六是就业转移扶贫。年内计划开展短期技能培训5000人次、致富带头人培训100人。目前,玉树市为151名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月工资2800元,并交纳三金。杂多县采取“岗位开发+技能提升”的形式,拓宽就业渠道,通过与玉树州平安保险公司积极协调开发岗位,已经安排37名贫困群众在平安保险公司就业,通过培训上岗安排56名贫困群众在县环卫公司就业。治多县通过与玉树州平安保险公司积极协调开发岗位,解决了24名特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七是金融扶贫。州县两级财政各提供风险防控资金500万元,形成全州6000万元的风险防控规模,加大扶贫再贷款力度,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目前,玉树市通过金融信贷,累计发放信贷917.5万元,助推精准扶贫。称多县金融扶贫贷款额度为316万元,带动贫困户98户387人。
    八是旅游扶贫。实施投资1200万元的乡村旅游常规精准扶贫项目,项目安排不再仅限定于纳入规划的重点村,将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扩大选择项目范围。目前,称多县已完成前期地勘、测绘、设计及选址地确定等工作。囊谦县2016年投资449万元的囊谦县白扎乡巴麦村旅游扶贫项目风情园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 2017年旅游扶贫项目已完成可行性审查论证和审批工作。治多县已完成投资963.32万元治渠乡治加村“甘珠尔石经墙”高原文化旅游扶贫景区建设项目的方案编制和申报,正在审核当中。
    九是互助资金扶贫。实行互助金差异化补助机制,对项目实施较好的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一步加大互助金投入规模。对今年实现摘帽的两个贫困市县的非贫困村注入互助资金,力争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互助资金实现全覆盖。目前,玉树市已启用1971万元,确保发挥了互助资金应有的效率。治多县已启用720万元。
    十是社会扶贫。落实驻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改进帮扶方式,增强实效性。加强与北京市及各援青市县的工作衔接,深入推进“双百”精准扶贫行动,积极动员寺院、企业、能人等积极参与精准帮扶活动,对带动辐射贫困群众增收能力强的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给予扶贫贷款支持和贴息补助。目前,玉树市已投入帮扶资金折合物资达564.81万元。治多县通过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在临床医学方面培训了2人。
    十一是电商扶贫。强化与主要互联网公司的合作,选择条件成熟的县(市)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建立县级电子商务配送中心、贫困村配送站,开展贫困村电商人才培训,构建上下贯通的电商扶贫服务体系。目前,玉树市通过发展电商,全力推进农牧业与电子商务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的巨大潜力,将62家合作社的上线电商平台,实现了玉树农畜产品传统销售模式向网络销售转型,促进了经济多元化发展。杂多县《杂多县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已于2017年4月27日上报省经信委市场建设处,并与北京中农服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接洽。
    十二是创业扶贫。统筹力量,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内容的“双创”活动,开展“青春创业扶贫行动”,按照滚动放贷模式,扶持贫困大学生创业就业。重视发挥返乡创业人才的作用,大力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企业主、退役军人、农民工等返乡创业就业。已向州邮储银行申报了12家青创企业。
    十三是保险助推扶贫。创新“扶贫+保险”脱贫攻坚模式,为贫困户量身打造意外伤害、扶贫产业、健康保险、金融扶贫等“脱贫保险”产品,提高贫困群众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针对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产品保险和牲畜保险等。
    十四是宣传助推脱贫。把传达学习宣传中央、省委、省政府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深入一线召开群众大会宣传习近平重要讲话和精准扶贫政策20余次,累计人数1.1万人次;推行了脱贫攻坚宣传公示“两牌一箱”工作,即在县乡所在地要求设立大型脱贫攻坚宣传牌,在县政府驻地设立脱贫攻坚项目公示牌,在州县乡设立脱贫攻坚意见建议箱。州县均已建立了精准扶贫微信公众平台,强化了网络宣传,制作了惠民政策明白卡,编印了藏汉双语宣传册。发放藏汉双语《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论述摘编》、《脱贫攻坚政策问答》等18900册;玉树市在玉树市新闻网、智慧玉树微信平台开设专栏,全方位宣传报道精准扶贫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工作初见成效。称多县每晚19:00在全县第一书记微信群、乡镇领导干部微信群、扶贫干事微信群中采用藏汉双语语音解读和宣讲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知识。杂多县加大藏文材料的翻译工作力度,逐步增加宣传工作中的藏文材料比例。
    十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围绕全省的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瞄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限时整改。同时聘请第三方对全州六市县扶贫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继续实行月督办制,充分发挥州委、州政府督查室以及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加强脱贫攻坚的日常监督,加大监督力度,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时刻处在全范围的有效监督之下。州人民政府通过了州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玉树州聘请第三方实施精准扶贫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跟踪及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工作方案》,目前正在进行招投标。玉树市制定出台《玉树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奖惩办法(试行)》、《玉树市第一书记在岗和履职情况半月通报制度》、《玉树市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干部管理考核办法》,组织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督查室成立扶贫工作督查小组促进了工作的有效落实。杂多县成立了脱贫攻坚项目督察组、杂多县脱贫攻坚项目建档立卡户督察组并及时与县纪委、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联系沟通,定期组织对乡镇、行业部门脱贫攻坚工作的督查工作。
    四、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工作
            我州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共15类共性问题、71项个性问题。截至目前,共性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个性问题完成整改69项,其余未完成的2项主要涉及整合协调等需要长期坚持整改的工作。截止目前,各市县已完成93%的整改任务。
    整改工作主要做法。一是高度重视,及时部署。高度重视,召开中共玉树州委第十一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安排部署整改工作,制定整改方案、罗列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明确整改时限。二是深入剖析,制定方案。着眼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玉树州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方案》,组成了督导整改突出问题组、督导整改履行职责组、督导整改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监管组、督导整改项目资金组。三是约谈诫勉,严格要求。州纪委书记就扶贫开发贴息资金整改情况对玉树市、称多县、杂多县主管市县长和扶贫开发局长进行了约谈,对曲麻莱县委、县政府常务领导进行了诫勉。州委书记吴德军同志就曲麻莱县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约谈了曲麻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严格要求。四是强化监督,督促整改。实行了市县党政领导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日报制和工作组向州委、州政府三日一报制。由主管领导组成突出问题整改巡查组,州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进行动态督查的同时进行问题整改明察暗访。
    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整改情况为:一是履行职责和责任担当方面。突出问题整改中每市县均由一名州委常委、两名州级领导挂牌督战,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整改力度和工作推进均是前所未有,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常态化蹲点驻守、精细化督促整改。二是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等基础工作方面。对8191人识别不准的问题,经州市县认真核对,实有89人识别不准,已从建档立卡中剔除,其他8102人主要属于民政数据动态调整后出现的“民政低保未纳入建档立卡系统”现象。三是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帮扶工作方面。对第一书记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调整26名、召回5名、调整驻村干部队员43名。建立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帮扶监督机制,实行贫困村群众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监督和签到机制。四是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完成了69万元的金融扶贫贴息资结存、2084.39万元的专项扶贫产业发展资金结余、调整60万元雨露计划资金用途、完成了贫困村互助资金验资、注册、开户等工作。五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方面。2016年全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面复工。2017年我州易地搬迁到位第一批资金3.23亿元,已完成项目选址、地勘、实施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正在陆续开工。六是到户产业发展项目已完成旅游扶贫项目、扶贫产业园、金融扶贫方面。到户产业发展项目、旅游扶贫项目、扶贫产业园制定完善了后续管理办法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为了加大投入助推年度扶贫工作,州级财政安排支农扶贫资金1000万元和北京对口援建资金1000万元,各市县级财政统筹安排扶贫资金3500万元。七是行业扶贫工作方面。与各行业部门签订了《2017年玉树州脱贫攻坚行业部门目标责任书》,部署和安排针对预退出贫困村贫困村、预脱贫贫困人口补齐短板的工作要求。八是社会扶贫工作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扶贫工作体系,实行了帮扶情况月报机制,强化了对社会扶贫的工作对接。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统筹推进力度不够。工作紧迫感还不强,统筹推进办法不多,整合力量和传导压力不够。有些地区在开展精准识别工作中反反复复,付出了巨大的行政成本和工作精力;有的地区“天字号”易地搬迁工程建设进度滞后,没有达到预定的工期目标;有些地区扶贫产业项目实施进度缓慢,资金支付不及时;有的地区打造工作特色亮点意识不强,工作平平,实效不明显等。

            二是工作“上热下冷”现象依然存在。多数县扶贫领导小组的体制不理顺,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乡镇的缺乏主动意识,引导和推动力度较弱。村社对扶贫工作浮在表面,避重就轻,基础工作不扎实,注重于应付。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靠穷吃穷”现象严重,主动脱贫意识没有形成。

            三是行业扶贫工作有待加强。州(市)县个别行业部门没有按照州委、州政府要求深入村社开展调查研究,大局意识、统筹意识、主动意识不强,还完全没形成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严重影响了全州脱贫攻坚工作的整体推进。

            四是驻村第一书记和结对帮扶工作有待加强规范。在人员到位、履职尽责及工作力度和方法上仍然存在工作浮在面上,多救济式帮扶、少针对性施策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一些地区乡(村)基层工作力量薄弱,举措不力。五是产业发展思路不宽。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时,客观上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发育不健全导致产业选择难和发展受限的事实,但主观上存在有些地区思路不开阔,思想不解放,细化分析研究不够,同质化现象突出,不能有效发挥效益,将影响群众受益。六是精准识别工作不够规范。通过省州暗访和群众反映,很多村社在识别过程及政策享受中仍然存在优亲厚友、平均主义现象。七是扶贫政策把握宣传不够。各市县在扶贫政策的落实中尺度把握不准,程序把关不严,宣传力度不够深入,氛围不浓,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不高。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 版权:青海省玉树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 青公网安备 63270102000032号

  • 备案:青ICP备15000468
  • 地址: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民主路18号